92.73分!隨著專家評審組公布嵩縣廟嶺金礦最終得分,廟嶺金礦支部書記郭勤強等人臉上洋溢起了燦爛笑容。去年底,在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的綠色礦山建設評估會場,嵩縣廟嶺金礦符合綠色礦山建設100余項指標,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,標志著該礦礦業(yè)開發(fā)邁入新階段。
廟嶺金礦位于熊耳山山系,是一座有著近30年開采歷史的老礦山。礦業(yè)開發(fā)早期,由于開發(fā)管理不規(guī)范,粗放式明采造成山體及周圍土地破損。“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修復已刻不容緩。”廟嶺金礦礦長王哲告訴筆者,近年來,該礦乘著國家礦山生態(tài)恢復治理政策的春風,堅持保護優(yōu)先,綜合治理為主,邊開采邊治理,探索出了一條“綠富同行”的新路子。 土地復墾 礦山再披新綠裝 彼時,廟嶺金礦將礦山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修復治理實施方案呈報上級主管部門河南省地礦局地礦一院后,很快獲得了批復,不但得到了資金支持,而且還獲得了政策傾斜。院長李永超要求,院屬各單位全力配合廟嶺金礦進行土地復墾,解決歷史遺留問題,這是關系廟嶺金礦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長久大計。 2018年,廟嶺金礦率先推出了《礦山環(huán)境治理生態(tài)修復方案》,抓住春季有利時節(jié),采購樹苗、草籽,組織調動在礦職工和附近村民,開始了第一批復綠作業(yè),平整覆土,種植刺槐、柏樹、女貞等耐旱性植物10萬余棵,播撒草籽500公斤。 種樹容易,管理難。為了保證樹苗的成活率,該礦又相繼劃定后期養(yǎng)護管理責任區(qū),由共產黨員擔任責任人,相關責任落到具體人頭上。該礦還將任務完成情況細化為科室、個人考核指標,納入績效管理、干部考核之中,為保證樹苗成活率提供了制度保障。 “這不過就是些面子工程,種幾棵樹就完事了,不會堅持太久……”面對質疑,王哲并沒有感覺委屈。“心病還需心藥治”。每次召開生產大會,他就帶領大家學習“兩山”理論,并結合礦山實際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講解礦業(yè)開發(fā)的新形勢。 “我們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同時,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,但也給環(huán)境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破壞。如今有條件了,進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修復治理,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”王哲堅定地表示。 在復墾復綠過程中,面臨最大的難題不是人心,而是如何在陡崖陡坎地段進行生態(tài)修復。該礦積極主動作為,與河南省地礦局地礦一院地質環(huán)境分院、巖土工程分院合作,開展礦山地質環(huán)境保護與土地復墾設計、施工。他們引進“類壤土噴播技術”,混合一定比例的土壤、植物種子和類壤土基質劑,攪拌后噴播到堅硬的巖石山壁上。該項技術率先在該礦白土尖高陡邊坡地段得到應用。數個月后,陡崖上出現了“石頭上生長植物”的奇觀。 洛陽市、縣各級領導對該技術在廟嶺金礦成功實施寄予了較高期望,并指出該技術的應用已經走在了嵩縣礦山企業(yè)環(huán)境治理的前頭,希望將此項目工程打造成嵩縣乃至洛陽市礦山地質環(huán)境恢復治理的標桿和樣板工程,在全市范圍大力推廣。 好的經驗及時在全礦復制推廣。近3年來,該礦共投入資金1100余萬元,種植各類綠植40多萬棵,成活率均達到了85%以上,復墾土地面積達到了16.3公頃,治理面積遠遠超過開發(fā)面積。 如今,再俯瞰廟嶺礦區(qū),群山披綠,天空衣藍,遠處逶迤的山嶺,樹枝隨風搖曳,鳥兒停留在草地里,或嬉戲打鬧,或捕食蟲兒。春夏兩季漫步在礦部的柏油馬路上,道路兩旁綠樹成蔭,小公園內流水潺潺,花香撲鼻,成了職工工作之余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 科技護航 企業(yè)釋放新活力 歷經近30年的開采,淺層地表資源幾近殆盡,供礦量縮減、礦石品味下降,后備接替資源嚴重不足。2016年,廟嶺金礦礦業(yè)開發(fā)一度陷入了窘境。長期的空場法采礦,在平硐內留下了眾多采空區(qū)。隨著開采深度增加,礦體的傾角也逐漸變緩,圍巖結構變差,安全風險的疊加,使該礦發(fā)展陷入瓶頸期。 向科技要效益,該礦圍繞綠色、創(chuàng)新、安全、高效,在技術轉型升級上做起了文章。 在探礦增儲方面,該礦邀請中國地調局原局長葉天竺等專家,為金礦探礦工程把脈。經過科學論證,他們確定以物探掃描地表淺部盲礦體,以坑探及坑內鉆探摸索主礦體淺中部延伸,以復電阻率法探索礦體深部賦存資源,探獲資源量大幅增加,后備資源接替不足得到有效緩減。在安全回采方面,依據礦體賦存情況,采用分級尾砂泵送膠結充填工藝,以“小而精”的上向水平分層進路充填法采礦取代“大而粗”的空場法采礦,不但提高了回采率,降低了貧化率,而且有效控制了采場地壓,實現了安全生產,同時還做到了尾礦綜合利用,增加了礦山綜合效益。 不僅如此,在安全方面,該礦還利用互聯網技術,實現了“互聯網+安全”應用。該礦以企業(yè)自主雙控平臺APP為載體,將雙重預防信息化平臺與緊急避險“六大系統(tǒng)”功能深度融合,實現井上、井下互聯互通,并使井下生產全程監(jiān)控,將全礦風險排查記錄、隱患治理信息及井下空氣監(jiān)測、地壓監(jiān)測等集中反映,安全保障方面又增添了一道屏障。 該礦加強與中南大學、長沙礦山研究設計院等交流合作,學習外來先進技術和安全管理經驗,開展了井下排水、選廠尾水的自動化改造,以自動化設備替換人工操作,不僅提高了安全技術保障,還達到了“自動化換人”的技術目的。 在選礦工藝方面,該礦倡導綠色、環(huán)保、創(chuàng)新理念,自籌資金30多萬元,成立選礦工藝攻關研究小組,開展礦石性質分析、選礦藥劑研究、選礦設備創(chuàng)新等工作,采用新配方藥劑和自動化添加控制技術,優(yōu)化了浮選藥劑用量,使選礦回收率由原來的78%提高到目前的82%以上,企業(yè)產值每年增加100萬元以上。 “技術轉型升級猶如給廟嶺金礦注入了一針‘強心劑’,不僅在生產方面更加綠色、安全、高效,還增加了企業(yè)效益,活力得到充分釋放。”該礦黨支部書記郭勤強說。 營地建設 山里留住了“金鳳凰” “以前,工作在大山里,交通不便、信息不暢,夏季蚊蟲叮咬,冬季寒風瑟瑟。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受不了那種生活方式,我們是堅定‘三光榮、四特別’精神信念熬過來的。”有著32年工齡的老職工孟二毛回憶說,最讓年輕人受不了的就是旱廁,有的還建在陡坡坎上,下邊是一道深溝,看著就叫人害怕。如今,這一切都一去不復返了。 筆者走進廟嶺礦部,位于小公園旁邊有一個標準化的大公廁,外觀、功能和城市公廁一模一樣,室內無味、無蚊蠅,潔白的瓷磚光明亮麗。賈材溝等地也根據駐地人員實情,建設了小型沖水式公廁。 廟嶺礦區(qū)正在悄無聲息地發(fā)生實質性巨變,這得益于近年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,進行標準化營地建設的結果。 “廟嶺金礦建設發(fā)展需要人才,我們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、改善生活條件上下功夫,讓他們過上和城里一樣的生活。”郭勤強說。 據介紹,該礦自籌資金130萬元,不僅給職工裝修了宿舍,安裝了空調、暖氣,覆蓋了無線網絡,修建了公廁,還根據職工需求修建停車場解決了停車難題,建起了職工活動室、籃球場、羽毛球場和小公園,休閑娛樂方式更加多樣化。2019年,該礦還抓住政策紅利,進行了電鍋爐供暖設施改造、職工食堂鍋爐氣改電工程,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零排放、零污染。 廟嶺金礦堅持綠色、創(chuàng)新、安全、高效的發(fā)展理念,通過這些年的積極探索,在“綠富同興”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寬。“如今,廟嶺金礦礦業(yè)開發(fā)邁上新臺階,具有里程碑意義。下一步,我們將統(tǒng)籌推進礦山環(huán)境保護和經濟健康發(fā)展,以技術改革為抓手,繼續(xù)走好生態(tài)與經濟和諧發(fā)展的文明之路,揚帆起航再戰(zhàn)新征程。”地礦一院院長李永超信心滿滿地說。 |